發布時間:2024年03月07日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共話熱點關切,傳遞信心、匯聚力量。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天,《新華日報》專版刊文《中儲智運:聚焦新質生產力 點燃經濟高質量發展引擎》,講述中儲智運如何通過數字化技術持續釋放平臺經濟新動能,為行業提質增效降本,為國家有效降低社會物流總成本,逐步發展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以下是報道全文#
日前,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近年來,以網絡貨運、數字供應鏈等為創新特征的現代物流體系,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物流集團所屬中儲智運作為“物流國家隊”和行業領軍企業,通過數字化技術持續釋放平臺經濟新動能,為行業提質增效降本,為國家有效降低社會物流總成本,逐步發展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中儲智運正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不斷以數字化創新壯大新質生產力,為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暢通循環經濟貢獻力量,讓經濟高質量發展引擎更快更強。
創新賦能重點產業,智慧物流“新業態”服務好國家戰略
近年來,中儲智運創新商業模式,走出了一條響應國家戰略、滿足市場需求、賦能行業提質、助力產業發展的“智運道路”。作為一種“新業態”,中儲智運通過數字技術集成應用,為國家創新搭建“互聯網+物流”數字基礎設施,實現對社會運力資源及貨源的高效整合和精準匹配。
中儲智運通過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集成應用,首先搭建物流運力智能交易平臺,一方面借助智能配對數學算法模型,將貨源精準推薦給返程線路、返程時間、車型等最為契合的司機,實現對社會運力資源及貨源的高效整合和精準匹配;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定價模型實現貨主與司機合理運價交易,從而促進行業價格規范,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在物流運力智能交易平臺的基礎上,中儲智運又搭建網絡貨運平臺,實現了對商品流通過程中物流管理的全程數字化。從“車貨自由匹配實現線上交易”到“物流全過程數字化管理”,中儲智運顛覆了傳統物流的發展理念和運營模式,精準破解了傳統物流車貨信息不匹配、中間環節多、物流信用體系不健全、運輸過程不透明、司機空駛率高等現實痛點,以“互聯網+”高效物流創新模式搭建智慧物流平臺,通過規模化、組織化、數字化手段科學配置物流資源,全面優化社會物流組織模式,實現了社會物流提質增效降本。加速我國“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助力高質量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活力加速釋放,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儲智運響應國家戰略,積極打造“新三樣”行業物流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為“新三樣”迅猛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中儲智運與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車品牌達成合作,依托智慧多式聯運解決方案和強大的國際多式聯運能力,保障國產新能源汽車低成本、高效率地走出國門。其他“新三樣”產品如光伏支架、金屬硅粉、光伏玻璃等也通過中儲智運平臺高效地運輸到全國各地。
此外,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中儲智運也切實發揮著自身優勢,幫助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搭建數字化物流管理體系,實現糧食運輸業務的數字化、平臺化管理和運作,促進物流業務的運作更加高效、透明,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為我國糧食供應鏈安全穩定做出貢獻。
目前,中儲智運已整合公路貨車運力超302萬輛、船舶2萬艘,服務全國各類生產制造、商貿等直客企業超3.8萬家,涵蓋煤炭、鋼鐵、礦石、化工、有色、糧食、新能源等與制造業相關的重點產業,涉及中糧集團、中棉集團、中國鋁業、北大荒等多個央國企及下屬公司,伊利集團、方大炭素、徐鋼集團等眾多國內大型民營公司,以及圍繞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的各類中小企業,平臺年交易額規模接近400億元。
聚焦數實融合關鍵需求,數字供應鏈質優“新服務”促進融鏈強鏈
作為一種“新服務”,中儲智運通過平臺整合優化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有效鏈接物流運輸、金融保險、制造商貿等各類企業,創新打造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的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模式,為廣大企業高附加值生產性服務,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儲智運為響應國家戰略、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進現代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賦能行業提質增效,針對物流及供應鏈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現實需要,在物流運力智能交易平臺和網絡貨運平臺解決了傳統物流低效的基礎上,加快智慧物流服務由網絡貨運向價值鏈兩端延伸,升級打造數字供應鏈平臺“軟系統工程”,實現物流與供應鏈的閉環管理與高效協同。
中儲智運通過數字化技術整合商貿、運輸、倉儲、銀行等各類資源,依托數字供應鏈平臺“鏈魔方”風控決策引擎,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業務數據”向“數字存證”升級,開創性地以全流程“去單據化”構建數字信用體系,實現平臺、鏈上企業、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的“鏈上共識”,為企業支付結算、貨物交割、稅務管理、保險等環節提供指令依據。一方面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為企業提供基于信用的融資服務,促成商貿流通完成供應鏈閉環;另一方面賦能企業商貿、物流、金融等供應鏈“一體化”集成服務,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釋放數據要素價值,中儲智運“新動能”打造先進生產力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作為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者,中儲智運平臺積極響應“數字中國”戰略,依托自身海量數據優勢,不斷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為數據要素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經過多年發展,中儲智運沉淀數據的來源已從單一的運輸逐步向采購、財務、倉儲、貿易等上下游環節不斷擴展延伸。至此,在海量、真實的基礎上,中儲智運供應鏈平臺數據又具備了全面性、關聯性等高質量特征,可以在不同業務層面提供數據賦能及決策支撐。圍繞平臺豐富的業務場景,中儲智運匯集海量數字物流和供應鏈大數據,通過集成云計算、大數據、AI等前沿技術,形成數據匯聚、處理、流通、應用、運營、安全保障全流程能力,并搭建中儲智運數據資產管理系統,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創新應用數據資產,為重點產業、區域發展、政府決策等提供數據賦能,進而實現社會供應鏈效率和質量提升。
賦能行業信用方面,中儲智運集成分散在多系統中的客戶數據,跨源融合打破數據孤島,建立海量的用戶行為標簽,基于標簽精準構建用戶全域畫像,充分發揮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務的作用,創新探索物流信用評價機制,讓企業信用產生經濟價值,以數據驅動產業發展,賦能產業生態協同發展。為我國現代物流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智運經驗”。目前,中儲智運根據信用評級體系已衍生探索多元化增值服務,其中預付運費、免保證金、“運費通”等金融生態產品廣泛應用各業務場景。
助力發展決策方面,中儲智運依托平臺會員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打造中儲智運物流指數網,構建包括運價指數、運量指數、運輸健康指數、供應鏈發展指數在內的分層分級的指數體系,涉及鋼鐵、煤炭、糧食等國家重點產業,一方面為企業提供數字化經營管理支撐,助力智能預測決策分析與敏捷運營;另一方面也為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江蘇省委財經辦、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等政府部門研判經濟運行、制定發展政策提供支撐。
上一篇:
下一篇: